重庆市政协委员胡桂泉提出,河长制工作落地过程中存在多部门相互推诿等问题。市水利局及时整改完善。目前重庆已建立起跨省市、区县的河流联动机制,初步摸清全市水土流失现状。下一步将建立大数据中心,实现河长制决策管理智能化、常态化、精细化
河长制工作落地涉及多个部门,怎样实现部门间的联动合作?如何保障上下游流域的有效治理?如何实现治理后的有效监管……重庆市政协委员、大渡口区农委主任胡桂泉对河长制工作的推进颇为关注。
在调查了解过程中,胡桂泉逐渐摸清了现状脉络。
“除了建立和完善河流、湖库基础台账,划定河流、湖库管理范围,强化污染治理等河长制基础工作外,各部门工作联动机制也还有待完善。”胡桂泉说,推进河长制工作的落实涉及20多个省市级部门,但多部门在执法中普遍存在相互推诿的问题。
2018年重庆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胡桂泉提交了提案《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建议》,为推动各部门联动、推进河长制工作建言。
提案建议,要建立健全水利、环保、国土、规划、城乡建设、综合执法、乡镇街道联合执法机制,明晰河库综合管理的执法体制和综合监管。
“根据河流、湖库区域,如长江河道中的消落区、正常水位区、城市规划区、河流湖库保护范围内的可种植区等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部门,实行分块管理,完成好自家‘责任田’的日常管理。”胡桂泉的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市水利局的回复。
重庆市水利局表示,目前已落实了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河长制工作规定》等8项制度,并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协作联动。
然而河流有流动性和跨区域性,这一特点又为联动机制增加了新的难度。胡桂泉的这个担心也有了新突破。市水利局表示,目前已建立起跨省市、区县的河流联动机制,推动与四川、贵州建立跨省市河流联动机制,合川、荣昌、梁平、秀山等区县主动衔接四川、湖北、湖南相邻市县、乡镇(街道),进行跨省市流域综合联动治理,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除了联动机制的完善,后续的定期综合执法和河库动态监管则是保持河长制工作成效的另一重保障。为此,市水利局在整合水利、环保等部门现有站点资源的基础上,已初步设置完成市级考核的634个水质监测断面。同时,依托“1个总站 4个分站 15个水保监测点 12个水文监测共建点”监测网络体系,初步摸清全市水土流失现状。
下一步将着手打造重庆智慧河长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大数据中心,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监测技术、通讯技术、软件集成技术等手段,建设贯通市、县、乡三级的针对“水脏”(农业、工业生产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水)和“水浑”(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功能修复)的两大监测监管系统,满足河长制管理决策智能化,实现河长制管理常态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