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创新研究院 - 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交流平台!

网盛创新研究院/研究/正文

新型智慧地铁建设的技术内容有哪些

作者:来源:安防知识网

2019-05-08

人类文明的发展,促使轨道交通不断革新改进。如城市地下铁(简称地铁)的出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绝佳案例。

与高铁、火车、公交、出粗车等地面交通工具相比,作为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的出现极大缓解了城市路面交通的拥挤难题。但需要提及的是,除了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病的良药,现阶段包括地铁在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更被视为国家在经济、社会以及技术上高人一等的指标。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地铁以逐渐成为大都市城市交通的骨干,5G智慧地铁也已成为各大城市的发展着力点。而本文将基于现阶段地铁建设现状,对其所采用的科技技术进行简单探讨。

入口:人脸识别技术+无感支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脸识别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刚需。毫不意外,现阶段的地铁运营,也进入了刷脸时代。

在我国,地铁安检已经开始试水“人脸识别”技术。同机场、高铁站以及海关处的人脸识别安检类似,一个带有摄像头、二维码扫码区的“人脸识别”安检门将代替传统的“X射线安检设备+探测检查门+手提式探测器”的地铁安检方式。

据笔者了解,“人脸识别”安检并不是普通的刷脸那么简单,其背后还集合了互联网、脱机二维码、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创新技术,并通过乘客实名认证大数据、公交生态大数据、地铁乘客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乘客进行精准分类。此外,要想享受“一秒刷脸”的便捷服务,乘客首先得进入相关APP进行实名制注册,以及录入真人人脸信息,之后用户才能通过刷脸的方式进入安检通道。

目前我国的“人脸识别”安检门中分别落地在广州和济南。其中,广州地铁安检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来自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通过人脸识别功能实现乘客通行实名认证;济南人脸安检门则采用的是奥比中光的3D刷脸技术,但两者均用于地铁安检过程中的人脸检测和人脸通行服务。

而未来随着技术的升级,“人脸识别”安检门将陆续合并刷脸支付,代替现有的微信支付、NFC卡支付以及支付宝在内的无感支付,用户刷脸进出战点时,就已联动第三方平台自动从乘客银行账号中扣除相关车费。

乘车:智能显示系统实时显示车厢拥挤度

这套由深圳地铁自主研发的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是深圳地铁迈向智慧地铁的第一步。

相关资料显示,这套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列车每节车厢载重量、列车位置等信息,并将相关数据通过LTE通信技术传输,最后通过IP组播技术实现拥挤度图形动态显示功能。

具体来说,这些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屏将通过卡通小人的方式将站台上的人群进行实时显示,显示的小人数量越多,表明列车的拥挤程度越高。此外,地铁还配合系统的使用,在每个站台门的右上角贴上了车厢号,方便乘客寻找对应的车厢。从而帮助乘客更舒适地搭乘地铁,进一步提升客流安全。

行驶:逐渐向无人驾驶靠拢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工作,而无人驾驶地铁也随之走入了世人的眼球。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首列无人驾驶地铁来自德国,而中国首列无人驾驶地铁则于2013年12月在香港正式开通。

在学术上,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指的是完全没有司机和乘务人员参与,车辆在控制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全自动运营,自动实现列车休眠、唤醒、准备、自检、自动运行、停车和开关车门,以及在故障情况下实现自动恢复等功能,包括洗车也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

需要提及的是,部分较为先进的系统已经开始被引入了列车自动操作系统,更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做到无人操控。但目前全球各地所落地的无人驾驶地铁还未彻底进入长途驾驶当中,长途无人驾驶地铁的运营,依旧是一种司机全程监控、控制开关门的无人驾驶。

以及5G加持下的智慧地铁运营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人脸识别、无感支付、人流显示以及无人驾驶,现阶段的智慧地铁建设,在5G技术进来之后,也开创了地铁运营的新纪元。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大骨干,城市地铁每日所接待的人群流量庞大,异常事件也层出不穷。得益于5G技术的发展、5G智能巡检机器人、5G智能货柜、5G高速上网体验、5G+VR/AR 、“5G+4K”高清视频计划等都以纳入了当前智慧地铁建设的一部分。以5G巡检机器人为例,通过5G和AI技术的结合,5G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图像智能识别、异物智能分析、温度诊断分析、噪声异常告警及通信功能,与后台主服务器高速对接,从而达到自动巡防安保的目的。

以及逐渐兴起的“5G+AI智慧安检辅助系统”,通过AI技术对安检机拍摄的照片进行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各类违禁物品,后台人员可以通过5G网络在手机APP上查看报警照片,进行远程监控,从而提升地铁安检的的准确率和应急响应速度。

小结:

尽管随着这波新型技术的加持,城市地铁已逐渐向智能化迈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建设管理低效和手段的单一、高效与节能技术应用受到限制以及安全措施与管理的脱节依旧是当前地铁建设无法避免的难题,

所幸,在智慧地铁的理念之下,城市地铁正旨在应用智能技术、感知技术和模拟技术,以达到地铁在规划、建设和运营及维修养护过程的安全、高效、节能和人性化操作与服务。

而从人脸入闸到人流预测,智慧地铁的未来还将给你我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值得期待!


【版权提示】网盛创新研究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wzy@nets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于我们创新研究院大讲堂服务介绍
© 生意宝(002095)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0002000015号 工商执照 浙ICP证  网络工商